作椅(馬椅)~有才的木工人,也做一張吧!
幾天前,在FB上看見留言,有人以為中式鉋刀是用「拉」的,讓我驚覺台灣木工斷層問題,以致傳統木工文化流失。
人類文化就是在不斷吸收新知當中成長,但是在學習新知同時,不能忘卻先民一路走來的路。這就是傳統,這就是文化,這就是我們的根。
我想~鹿港司的堅持是正確的……
以上是題外話
到目前為止,整理出來的資料不過是九牛一毛,後續還有許多整鉋及製作鉋刀影片及工法,鹿港司交代的事還未完成,繼續努力埋首工作吧!
探討鉋刀製作,一定要介紹陪伴鉋刀匠師所有工作時間的夥伴~作椅(馬椅)。
早期鉋刀製作除了刀刃研磨之外,其餘工作環節都在「作椅」上完成,因工作時採跨坐坐姿,就像騎馬一般,所以又稱為「馬椅」。
作椅(馬椅)
成造木子圖
這張圖來自清潮「武英殿聚珍版」叢書,記錄木活字印刷技術,圖為使用木工製造木活字畫面。從圖中可看出以前的木工,除了刨木,鋸木也在長作椅上施作。
莊朝文師傅(鹿港細木作知名匠師),作椅上示範操作刨具。
鹿港司工作畫面 高曼提供 攝於200803
自古,漢式木工操作的工作區域就在一張長作椅上。
從「武英殿聚珍版」內頁介紹製作活木字子的畫面,莊朝文師傅操作木作的工作畫面,以及鹿港司製作鉋刀的工作場所,都是在一張長作椅上施作。
製鉋匠師長時間曲坐在「作椅」上工作,且製鉋過程中的鑿、修、刨都在「作椅」上完成。校欑木木質堅硬,鉋刀匠師在鑿膛口過程,使用平頭鎚,重力搥擊鑿刀挖鑿膛口,作椅需承受搥擊瞬間重力。所以作椅的設計,必須考量是否能承受工作過程中重力震動,及使用者長時間坐在上面,其腳部、腰部的舒適性。
以下「作椅」製作重點敘述,為鉋刀匠師使用「作椅」施作重點,如果是一般細木作使用「作椅」,則自行斟酌工法設計。
製作「作椅」尺寸規格設計重點
1.
作椅椅面水平採前低後高,便於工作者工作過程的施力角度。
在製作鉋刀的鑿、刨過程,施作者的動作由上往下、由後往前。所以作椅椅面,前低後高,前後落差約2寸~ 4寸高度。(落差高度因人而異)
在製作鉋刀的鑿、刨過程,施作者的動作由上往下、由後往前。所以作椅椅面,前低後高,前後落差約2寸~ 4寸高度。(落差高度因人而異)
A.作椅側視圖 |
2.
作椅的四隻腳需前後伸展、向外擴張。
製鉋過程中,"鑿"的動作會產生很大的振動力,所以椅腳設計必需四平八穩,方能承受重擊所產生的震動。
製鉋過程中,"鑿"的動作會產生很大的振動力,所以椅腳設計必需四平八穩,方能承受重擊所產生的震動。
B.「作椅」前視圖:從地面到椅面,高1尺4寸。 |
C.「作椅」後視圖:從地面到椅面,高1尺8寸。 |
正常椅座厚度在4.5寸~5寸間,圖示中的椅座,經多次整平過,厚度已經不足正常厚度。
以上三張圖示,可清楚看出,「作椅」設計採前低後高,四支椅腳前後伸展、左右擴張。
3.
作椅的高度為師傅量身訂做。
每個使用者腿部長度不同,長時間坐在上面工作必須考量腳部彎曲的舒適性。圖B、圖C的「作椅」高度,分別為1尺4寸及1尺8寸(僅供參考),實際高度還是要為使用者量身訂做。
每個使用者腿部長度不同,長時間坐在上面工作必須考量腳部彎曲的舒適性。圖B、圖C的「作椅」高度,分別為1尺4寸及1尺8寸(僅供參考),實際高度還是要為使用者量身訂做。
「作椅」尺寸規格
1. 椅座
作椅長度約 4.5尺~5.5尺,寬度約 4.5寸~5寸,厚度約 4.5寸~5寸。
作椅長度設計,需考慮施作鉋台的過程,匠師活動空間及伸展空間,作椅尾端還要保留一空間放置工作鎚。
4.5寸~5寸的寬度,適合人體臀部跨坐寬幅。
4.5寸~5寸厚度是因考量日後整平作椅表面之需求。
製作鉋刀過程,鑿刀施作會傷到椅面,作椅表面若留下凹凸不平的鑿痕,將影響製作鉋刀的精準度。每隔一段時間,就必須刨整作椅表面,相對椅座厚度逐漸變薄。
作椅長度約 4.5尺~5.5尺,寬度約 4.5寸~5寸,厚度約 4.5寸~5寸。
作椅長度設計,需考慮施作鉋台的過程,匠師活動空間及伸展空間,作椅尾端還要保留一空間放置工作鎚。
4.5寸~5寸的寬度,適合人體臀部跨坐寬幅。
4.5寸~5寸厚度是因考量日後整平作椅表面之需求。
製作鉋刀過程,鑿刀施作會傷到椅面,作椅表面若留下凹凸不平的鑿痕,將影響製作鉋刀的精準度。每隔一段時間,就必須刨整作椅表面,相對椅座厚度逐漸變薄。
止柱前後,因長期鑿膛口,導致椅面鑿痕累累。
圖片中的作椅已使用四十年,在靠近「止柱」的椅面傷痕累累,那是鑿膛口過程留下的痕跡。作椅表面不平整,會影響製作工法精密度。
作椅前視圖,椅座厚度為 3.5寸; 作椅後視圖,椅座厚度為 4寸。正常情況,椅座厚度前後相差 1~2分而已,這張作椅前後厚度相差 5分。
前面提到,作椅表面也要保持平整,所以每隔一段時間,製鉋施作位置會刨除凹凸不平表面。 由於重點刨整在於前端施作空間,幾十年下來,作椅厚度改變,椅座前面也比後面薄。
待續........